母豬產胎異常是霉菌毒素感染導致的?解決辦法     DATE: 2019-11-19 14:56

霉菌毒素能導致母豬產胎異常

1、吃一樣的飼料不一定都發病。不少養豬戶常常以“吃同樣飼料為什么有的發病,有的不發病”為由不承認豬場是霉菌毒素引起。殊不知,由慢性蓄積性中毒到誘發各種傳染病或者出現較多猝死病例有較多的其它應激因素參與,如冷熱應激、密度、轉群、接種、個體狀況(妊娠、分娩、去勢等等)、品種等等構成極為復雜的發病始動環節,才有了都存在慢性蓄積性中毒卻有的發病,有的不發病的現象,這如同傳染病一樣,最烈性的傳染病流行時亦有不發病者。事實證明那些所謂安定的豬場在其后一段時間乃至相當長時間(一年左右)也變成不安定的豬場。

重要的是全面檢查豬群存不存在上述的臨床表現,特別是陰唇紅腫、紅眼、紅色眼露、出血傾向,只要存在這些癥狀就說明存在霉菌毒素中毒癥;還要分析有沒有其他的臨床表現顯現,而這些臨床表現并不能以某種傳染病或混合感染得以全部解釋。

2、以慢性蓄積性中毒為主。處于中毒的個體常常食欲、體溫正常,部分只有食欲減損、體溫升高等癥狀,往往判斷方向不明確,慢性蓄積性中毒使正在處于發育階段的仔豬、保育豬的肝腎等實質臟器和免疫力與日俱增地受損,到保育后期或中豬階段實質臟器的損傷與免疫力的下降已到嚴重程度,極易誘發多種疾病,而此時又是豬群免疫階段的窗口期,容易直接診斷為某些傳染病所引起。

3、霉菌毒素種類多,分布在被污染飼料中不會有一固定的模式,因此具體到中毒個體癥狀是千差萬別的,對某些臨床表現是有明顯的或然性的,例如,致畸毒性常常只發生一窩或幾窩,新生仔豬八字腿、肺水腫都是散發的。對于這些或然性的表現,不要輕易歸結于習慣性診斷中,還要警惕霉菌毒素中毒。

 

 

解決霉菌毒素的辦法

1、飼料防霉處理,從飼料源頭著手,嚴把質量關,篩除霉變的籽粒及雜質,嚴格控制飼料的貯存條件,如溫度、濕度等。對于霉變嚴重的飼料,堅決不能使用。

2、對于易霉變的飼料,使用母豬脫霉組合1%牲命1號+0.2%的納蒙脫素,吸附飼料中的霉菌毒素,解除免疫抑制,提高母豬生產效益。

總之,飼料中有霉菌毒素后,如果不引起重視,胡亂添加各種添加劑,不僅會增加成反而使飼料利用率降低,同時造成豬群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誘發疫情,最終得不償失。合理使用脫霉劑,不僅消除霉菌毒素,增加飼料報酬率,而且能夠補充霉菌毒素所損失的營養,提高豬群抗病力,使豬場平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