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藥單方藥效果不好的原因,你一定要知道。 DATE: 2018-07-06 14:44
在當前我國獸用藥物規范嚴格監管與執法環境下,臨床用藥的單方發展已經是主流,至于局部地區仍有復方藥在銷售,或少部分獸藥企業仍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生產違法的復方藥,那是違法的事情.
所要討論的就是,單方藥的獸藥產品,為什么用不出來藥理書上或廠家產品標簽說明書上寫的、應有的、治療效果的問題!
筆者通過對這三年基層反饋的:使用單方制劑產品,治療不理想或失敗的案例,綜合分析后,發現臨床“用藥不合理”是導致上述問題的根本性原因!這些不合理用藥,占了統計樣本數的70-90%。綜合了一下,用藥不合理主要分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藥物選擇不合理。一是,選擇經臨床驗證或實驗室檢測敏感的藥物品種。如氨芐西林與阿莫西林類獸用制劑,除了對當前大動物臨床的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及部分厭氧菌有效之外,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巴氏桿菌等畜禽較為明顯的病癥幾乎是無效的。二是,選擇制劑技術好的藥物。因為通過檢測再敏感的藥物,如果制劑技術不行,不能保證藥物有足夠高的劑量在病灶部位分布、足夠長的有效作用時間,那么臨床治療效果通常也是不好的;這就是為什么法定養殖用藥指定使用制劑而禁止使用原粉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藥物聯用不合理。因為兩藥以上進行配伍使用時,它需要考慮藥理配伍禁忌和理化配伍禁忌。但是,在當前養殖一線,很多技術員與技術總監,這方面的能力很多還是“道聽途說”的積累或受有些非專業廠家技術人員宣導“培養”得來的;真正能從專業視角、實踐中驗證總結而來的實戰技術,卻只掌握在少數發展歷史年限長的專業性強的廠家手里。
再次,是用藥劑量和給藥方法不正確。有些是濃度依賴性的藥物,需要通過提高使用劑量或集中飲水或拌料,提高藥物在體內的血藥濃度,而體現卓越的使用效果。而對那些時間依賴性的藥物,如氟苯尼考類制劑,就需要在有效作用藥物濃度下有足夠長的作用時間,才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而對有些口服難吸收的藥物,如頭孢喹肟類制劑,就是需要進行注射使用才對全身感染有效。
最后,疾病沒有看準和分析透,造成誤診用藥。這樣的用藥,與實際永遠是背道而馳的!所以,疾病看不準和分析不透徹的情況下,不要輕易用藥。